邻水县人民检察院 有效推进“两转一提一抓”对标学习工作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19-03-2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以及市院“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活动对标学习工作要求,推动邻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法治和谐邻水,我院积极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对标学习活动。

      一、高度重视,积极筹备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我院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立足队伍建设、新媒体宣传、检察技术保障等方面短板,对检察系统周边经验丰富的检察院进行了对比筛选,最终选定了荣获“全国基层模范检察院”称号的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对接学习事宜。同时按照县委办要求,将对标学习借鉴外地统计表和详细的对标学习方案报县委主要领导审批并通过。

        二、一对一交流,面对面学习

        3月19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绍伟亲自带队赴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对标学习活动,通过现场参观、观看队伍建设纪录片、座谈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渝北区检察院在队伍管理、文化建设、新媒体宣传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一)学习渝北区检察院的几点体会。

       一是队伍结构科学化。渝北区检察院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全院政法编制人数共115人,平均年龄36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有79人,占68.7%,其中博士生学历4人,是一支年轻且素质高的检察队伍。

        二是注重干警特别是青年干警的培养。对于检察干警的培养,渝北区检察院可谓走在前列,为切合重庆这个开放城市的发展,每年都要组织中英文演讲比赛,提升办理跨国案件的能力。同时联合重庆市最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一起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等业务练兵活动,明确要求新干警进院前三年必须无条件参加各种“练兵”活动,充分给予年轻干警发挥空间,切实将年轻干警纳入大案、要案、复杂案件办理中来,让其在实战中不断进步。

         三是新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创意新颖。该院对新媒体的运用比较有前瞻性,专门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新媒体宣传活动,共开通了微信、微博、头条号、一直播、抖音、网站6个新媒体平台账号,且都灵活运用,先后获得检察日报“2018年度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正义外网“2018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优秀奖”等荣誉,他们的主要理念是“一个案件胜过一打文件”,追求内容创新,趣味性强,同时传播一些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运用文字、图片、视屏、漫画、H5等多种形式展示宣传内容。

        四是文化建设极具地域特色。大厅文化、楼道文化、干警风采都极具重庆热情、开放、集中的特色,其中全院干警照片墙特别亮眼,还有中外检察文化交流会活动也别具特色。

        (二)学习后的几点反思

        一是检察队伍结构待优化。我院现有政法编制人员58人,人均年龄在40岁以上,呈现老龄化,其中硕士研究生只有3人,高素质人才匮乏,队伍活力不够。

        二是青年干警培养力度还不够。业务练兵、技能比拼相关工作开展较少,检察干警的业务能力提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很难激发干警的热情。对业务能手的培养重视度不够,意识不强,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年干警要大胆放手,敢于对有发展潜力的检察干警委以重任,做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挖掘有担当、有能力、有激情的青年储备干部。

        三是新媒体宣传形式较单一,影响力小。我院新媒体工作由政治处牵头,由于人员的限制不是专人专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院新媒体的宣传形式单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目前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作品来看,基本都是以图文为主,缺乏创新,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是实现部门结对。通过学习渝北区检察院先进的工作经验,我院一行受益匪浅,当场达成口头约定,让我院政治处、办公室与其结对子,平时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工具强化交流,互相促进。

        二是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和方式。庚即安排政治处新媒体宣传工作负责人参加市委政法举办的新媒体相关培训,根据学习中发现的短板,狠下功夫,在制作技术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各业务部门挖掘具有新媒体宣传制作潜力的人员,配合政治处宣传工作,目前已经抽调2人兼职新媒体制作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充分将模拟法庭、自由辩论赛、年度演讲比赛等练兵平台利用起来,不断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